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华体会体育中国hth

编辑

今天是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无障碍 OA系统 网站导航 首 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历史沿革 领导团队 历任负责人 院史展馆 职能部门 医院简介 历史沿革 第一时期(1897~1914)德国统治… 第二时期(1915~1925)日本侵占… 第三时期(1925.7~1945.8)抗日… 第四时期(1945.8~1948.9)解放… 第五时期(1948.9~2004.5)解放… 第六时期(2004.5~至今)医院集… 院史回顾 历任负责人 解放前医院的历任院长 解放后医院历任院长 解放后医院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院史展馆 领导团队 组织结构 医院集团 历史沿革 1897年 1915年 1925年 1945年 1948年 1953年 1959年 1967年 1982年 1984年 2007年 2019年 职能部门 吴向东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科室快讯 通知公告 医院公告 招标公告 人员招聘 图片新闻 媒体聚焦 精彩视频 省医院报 通知公告 医院公告 招标公告 人员招聘 学术公益 医院动态 图片新闻 第二十届职工运动会精彩瞬间 2022年新职工入职培训开班仪式 “医”心向党 踔厉奋进 庆祝第五…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病… 山东省立医院低血磷性佝偻病病MD… 山东省医学会罕见疾病防治中心揭… 银装素裹迎初雪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庆…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组… 我院院史馆被遴选命名为“山东省… 我院离退休老干部演绎的《盛世鸿…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医院举行“学党史 办实事”百场… 医院第五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 省医之秋 学校(院)纪委书记刘太来一行来… 2020年山东大学秋季专硕返院 樊… 弘扬抗疫精神 护佑人民健康 山东…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圆… 抗疫英雄,回家了! 山东省立医院第三十五个教师节庆… 塞舌尔共和国卫生部长访问山东省… 山东省立医院第二届“中国医师节… 山东省立医院“不忘初心、牢记使… 山东省立医院学科建设委员会会议 山东省立医院“不忘初心、牢记使… 全国三甲医院党务干部培训班学员… 第二届山东省卫生健康系统驻济单… 山东省立医院庆祝建党九十八周年… 山东省立医院“不忘初心、牢记使… 欢迎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安广洙领… 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一行来院考察… 山东省立医院宣传通讯员培训会召…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立医院第八次代… 2019年度“最美省医”摄影作品展 我院第十九届职工运动会暨山东省… 王荣带队参加山东省卫生应急队伍… “追溯历史描绘未来”摄影大赛作… 检查组在关节外科检查住培资料 省立糖尿病活动 交警夫妻捐肝 5.12护士节 媒体聚焦 精彩视频 科室快讯 【媒体报道·齐鲁壹点】山东第一医… 就医指南 预约挂号 患者服务 门诊患者须知 住院患者须知 医保患者须知 医学诊断、死亡医学证明服务指南 病历复印、查阅服务指南 《出生医学证明》办理流程 门诊便民措施 病案邮寄服务 医院位置 健康体检 技术引领 健康体检 专家介绍 技术引领 百年省医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成… 健康科普 科普知识 科普视频 科普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爱护眼睛健康,共筑光明未来 科室导航 名科名医 特色诊疗 多学科会诊 专病门诊 中美专家国际会诊 多学科会诊 文化理念 校(院)文化 医院文化 形象理念 医患论语 医院院徽 医院院训 医院人文 职工园地 女工活动 职工风采 职工活动 院务公开 医院概况 信息公开 基础信息 资质标识 诊疗服务 行风与投诉 科普健康 院务公开 招标公告 招聘通知 患者服务 信息公开 基础信息 资质标识 诊疗服务 行风与投诉 科普健康 院务公开 招标公告 招聘通知 义诊活动 功能区域 进修申请 结果查询 病案复印 图书馆 远程医疗 文件下载 人员招聘(隐藏) 医护进修 文件下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科室快讯 通知公告 医院公告 招标公告 人员招聘 图片新闻 媒体聚焦 精彩视频 省医院报 医院动态 【医者初心】山东省立医院李红昕:心尖上的领舞者,让生命从心而生 信息来源:齐鲁晚报 发布时间:2019-08-20 浏览次数: 字号:+-14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开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民服务解难题。而党员医者,关系着群众最切身最密切的利益,时刻守住“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初心,敢于担当,精进医术,用坚定的信念和情怀,攻克一个个疾病难题,解除患者病痛,提升健康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断奋斗。  心脏外科手术,被视作外科手术中尖端中的尖端,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毫厘之差,转瞬生死。山东省立医院内科第二党支部、心外科主任医师李红昕,正是站在这技术和难度的“尖端”上,每年为500余名患者“开心”,用柳叶尖刀打开心脏,让其恢复有力跳动。  在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通过近两周的蹲点旁观,记录下党员医者李红昕每天的“开心”时刻,还原这位胆大心细的“刀尖上舞者”的仁心本色。“救命”高于一切,记者看到的李红昕,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党员的医者初心。李红昕正在坐诊党员担当医者仁心17个月的奔波,在他门诊听到了“可以手术”  7月19日,刘希硕带着1岁9个月大的小奕,第一次在门诊上见到李红昕。从孩子3个月大体检时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奔波北京、上海等地就医17个月以来,那是刘希硕第一次听到有医生坚定地说出“可以手术”这四个字。  但这四个字背后的情况并不乐观,多发性心尖部和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孩子很可能会下不来手术台,这也是让不少医生望而却步的原因。  但孩子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再等了。先心病已经严重影响了小奕的发育,仅有7.5公斤重的他,肉眼可见的瘦小虚弱。更危险的是,如果肺动脉高压持续增高,小奕很可能会永远失去手术机会,那样他的生命或许会在不可预见的某一天,戛然而止。  “肺血管阻力测定高达18个Wood单位。”虽然这个数据有些头疼,可李红昕仔细观察孩子,发现小奕嘴唇并没有明显紫绀,听了一下心脏杂音依然存在,检查结果提示左心室大。李红昕判断,此前的检查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小奕被收入了心外科,再一次的超声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也进一步验证了李红昕之前的判断,孩子还有机会手术。  他必须要奋力一搏!对于这个被其他医生“拒绝”的孩子,他要肩负起作为一名党员医者的担当。李红昕从来没有忘记,三十三年前,还是一名医学生的他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幕,敬畏生命早不再是简单的一句话。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他真正明白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救死扶伤的信念融入他的执医生涯在每一次接诊、每一台手术和每一次查房中,但凡还有一丝希望,那就毫不放弃。  但李红昕是有底气的,身为一名党员医者,为了解除患者病痛,他三十载不断磨练的手术技艺,让每年数以千计的患者奔着他而来,当中有很多都是像小奕一样“无法医治”的,李红昕承载着他们最后的希望。  刚过一周岁的曼曼,就是其中一位。曼曼出生后一直反复肺炎,发育也比同龄的孩子慢,11个月体重仅6公斤,检查发现同样是先天性心尖部室间隔缺损。“开胸手术难度高风险大,缺损部位太靠近心尖、传统开胸手术和介入手术均难以成功。”辗转多家医院就诊,都得到同一个答案,只能寄希望于心尖部室缺的外科介入治疗,而此项技术正是李红昕团队率先攻克并大力推广的治疗措施。先锋引领技术创新植入的三个封堵器,救了孩子的命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一位党员的奋斗目标,而作为心外科的党员医者,就要让每一颗出现问题的心脏,都恢复更加有力的跳动,让每一名先心病患儿,都能像正常人一样,过上健康安乐的生活。李红昕的初心很纯粹。这种执着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从医三十载,为了克服一个个医学难关,从没停下创新的脚步。  从2001年开始的外科介入治疗探索,让李红昕不断交出一份份完美的答卷。在全国或全省率先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的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的封堵或扩张;八年之后,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单纯超声引导下“经右胸或左胸膜周型室缺封堵术”、“经左胸干下型室缺封堵术”、“经胸冠状动脉瘘、二尖瓣瓣周漏和主动脉窦瘤破裂封堵”等,突破了传统介入治疗的禁忌证。  这些最新技术,让微创治疗婴幼儿和传统介入方法难以完成的复杂型室缺(过大、多发、主动脉瓣边距短的膜周室缺或心尖部室缺),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险峰;2010年,李红昕团队的“中孔探条辅助输送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至此,各种复杂心脏缺损的封堵治疗都迎刃而解。  李红昕几乎“每天都要开心”,在这里,“开心”是动词,打开心脏的意思。每年,李红昕都会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将500多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因为深刻清楚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走向,李红昕常常自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一场手术,他都要提前设想各种后果,做足预案。李红昕(右一)正在进行手术  小奕的手术,最终被确定在了7月30日的下午。在那之前,李红昕已经在脑海中,无数次的预演了手术进程,把每一个可能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都记录在心里,就像一部被放映了无数遍的电影一样。  当食道超声的图像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时,李红昕才发现,情况远比之前预判的要更加麻烦。小奕发育欠佳的心脏室间隔就像瑞士奶酪一样,疏松、多孔,之前诊断三个心尖部室缺,增加到了五个,这意味着放两个封堵器就能堵大漏洞、挤小漏洞的手术方案,需要临时改变。  “这下得放三个封堵器才行。”在小奕心脏不停地跳动中,李红昕充分思索之后重新调整了手术方案,他小心翼翼地沿着输送鞘管,将特制的封堵伞经心脏表面送至病变部位。当两个6mm左右的肌部室缺被顺利封堵以后,由于左、右心室压差变大,原本近乎自愈的膜周部室缺,受血流冲击变大。  “膜周部室缺也是多发性的,分流量大,与残余的小肌部室缺相比更需要封堵。”心脏内的异物,还是放得越少越好,李红昕判断之后决定,先把膜周部室缺给堵上,放弃较小的肌部室缺封堵,靠已植入封堵器的自膨胀性去挤压它。两个多小时悄然过去,三个封堵器顺利“安家”,剩下的两个较小漏洞,也成功被挤住。  手术全程几乎没有出血,小奕终于顺利得救了!术前仅有70mmHg的血压,术后马上恢复到了100mmHg以上,肺动脉高压也逐渐降了下来。一台超高难度的微创手术,在李红昕的手中成功完成!植入的三个封堵器,也刷新了他的新纪录。  对人民群众的负责,对患者生命的敬佑,让身为党员医者的李红昕,不断地担当重任,攻坚克难,刷新着一个又一个的记录。小奕的手术是一个结束,同样也是一个开始。不变的初心:“如果家属放弃了,我就收养她!”  李红昕来不及松口气,因为第二天,又迎来一场新的挑战。曼曼双肺动脉狭窄合并心尖部室缺。李红昕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为她进行微创封堵+体外循环的杂交手术。  7月31日上午,成功完成手术的曼曼,在一声声道谢中,被推出手术室。入院以来,他们已经无数次的感受了李红昕这名党员医者的坚毅与温暖,这给了他们无尽的力量。“患者至上,尽我所能”,李红昕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这让他在生死面前分秒必争,从不轻言放弃,他以“心”换“心”,将这份承诺,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8月2日上午,穿着红色上衣的乐乐,蹦蹦跳跳地出现在李红昕的诊室。微创手术七年之后,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他前胸上仅存的指甲盖大小的淡淡疤痕。“现在可以跟我一起疯跑着玩,就跟健康的孩子没什么两样。”乐乐爸爸不无感激地说,是李红昕主任又给了孩子一次生命。  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年,李红昕还是常常会想起那个可爱的她。当年只有三个月大的女孩,手术后在重症监护室待了十多天,一直无法脱离呼吸机。花费十几万元的父母几乎支撑不下去了,跟李红昕商量着要放弃治疗。  “咱们先别说放弃,再给我三天时间,三天就行!”李红昕极力劝说家属,他甚至动了如果最终家属放弃,就收养这个女孩的念头。终于,李红昕揪出了霉菌感染的元凶,小女孩得救了。每次复查见到女孩,他总是不自觉充满了怜爱和关心。  平易近人、和风细雨、不急不躁,几乎每位找李红昕就诊的患者,都会毫不吝啬地赞美这样几个词。8月2日,42天大的妞妞被带到李红昕门诊,体质瘦小,哭声像小猫一样微弱。妞妞患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重度肺动脉高压,仅有核桃般大小的心脏上,长着直径0.87cm的巨大室缺。  由于妞妞年龄太小,开胸手术对刚满月不久的她来说,无异冒着极大的风险,李红昕决定让她先吃药等待着手术机会。“先买几片波生坦吃,这个药很贵,一次只用吃1/10片。先把一片药片分成四份,然后把其中一份溶到水里,再用小针管抽出一部分来喂,这个量就差不多了。”李红昕详细地告诉妞妞家人吃药的方式,反复确认他们听懂了以后,叮嘱他们到妞妞两个月大的时候,再来复查。  2008年以来,李红昕团队开展了三十余项新技术,获得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应用于临床,建立了针对不同病种的微创外科技术规范和适用指征。致力于让更多患者减少痛苦并早日康复。李红昕还将先进技术无私奉献出来,截至2017年,已将各种外科介入技术陆续推广至全国二十余家三甲医院,辐射十五个省,数万名患者获益。  如今,小奕和曼曼已经痊愈出院,他们奔波艰苦的求医之路,终于画上一个完美的休止符,不久的将来,他们的生命也将在这里重生。而他们的病房,也即将有新的病人入住。  李红昕手中的手术刀不会停止,而他作为党员医者,对人民群众的负责,对患者的担当也不会停止。每一个群众的满意,每一个患者的康复,都给予他珍贵无比的职业成就感,这也正是一个党员、一名医者至高无上的荣耀。 $(function(){ $(".article_cont p a").contents().unwrap(); }) --> 上一篇: 【技术创新 走在前列】山东省立医院脊柱外一… 下一篇: 【医院电视专栏:百年省医】口腔癌切脸换新颜 友情链接 : 地址:济南市经五纬七路324号 邮编:250021 网址:www.sph.com.cn 版权所有:山东省立医院 Copyrights © 2022 sph.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31-87938911 ICP备案:鲁ICP备11002409号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 院长信箱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华体会网曼联赞助商01 华体会手机版曼联赞助商06 华体会软件怎么样 华体会登陆0
Copyright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华体会体育中国hth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